雄风夏令营教官 雄风夏令营教官是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雄风夏令营教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雄风夏令营教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三青团”是什么组织?
历史大剧《北平无战事》中,方孟韦的全系列职务是什么?他不仅是北平市警察局副局长、北平警备司令部侦缉处副处长,其实还有一个职务是“三青团北平书记长”。而其实最后一个职务,反而是前两个职务的基础,否则孟韦年纪轻轻怎么可能官职如此之高?光靠拼爹那也是不行的,因为他16岁就已经加入了三青团。
三青团的全称是“三民主义青年团”,也就是国民党当局在大陆期间建立的青年组织,正式成立时间的较晚,已经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的1938年。其基本性质与我方的“共青团”大体相同,共青团的全称你总该知道吧?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三青团”也是蒋政权用来与我方争夺青年的重要工具,因为共青团1925年就成立了,尤其是国共合作抗日期间,竞争尤为激烈,因为老蒋发现在这个领域完全落后了。
三青团成立的另外一个诱因,是老蒋认为当时的国民党已经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企图补充更新鲜的血液、更有能力的青年才俊,以期将来成为全盘接管和替代国民党的“预备队”。所以三青团从1938年7月9日成立伊始的“排面”就很大:老蒋自兼团长,陈诚、陈立夫、康泽等31人组成中央干事会,书记长则先后由陈诚和张治中出任。
通过这个所谓中央干事会的名单你会发现,三青团其实是横跨党、政、军几大领域的青年组织,其早期的基干力量,是黄埔系的“复兴社”和“CC系”的骨干分子,然后大肆在当时的军警人员﹑政工人员和各级公职人员中招收青年入团。所以三青团的底子就不干净,逐渐成为了军统和中统两大特务机构的外围组织,因为骨干成员里面大特务太多,比如康泽等等。
1938年7月,民国政府正式组建了“三民主义青年团”,即“三青团”。
三青团从最初建立时,民国政府就对其极为青睐和重视,那么,三青团究竟是个怎样的组织呢?
(参与游行的三青团成员)
国民党的建立,本来是依据孙中山先生制定的军政、宪政和训政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训政又贯穿始终,也就是以党治国。
但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却渐渐变成了一党独大,各监督机构形同虚设。
这样就导致国民党内部缺乏监督,长期处于一种官僚腐败的状态。
同时在人才选拔上,也不是以能力为主。而是将对方是否拥护自己,或者以是不是自己的心腹等,作为提拔的重要条件。
因此到抗战爆发时,国民党未战而尽显松弛疲散之态。到战争打响后,毫无斗志可言的国民党更是一泻千里,几乎到了崩溃的境地。
这让蒋中正萌发了重新再创建一个新的组织的想法。一方面自然是抗战救国,另一方面也是以新鲜的血液来促进国民党内部改造。
和共青团性质一样,是国民党为爭夺年轻一代而在年轻人中成立的属于国民党方面的青年组织。共青团全称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而三青团则是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该组织成立于一九三八年,起初是主要在各学校发展活动,影响与爭夺青年学生,与共产党,共青团及左派青年团体对抗,做了许多不光彩的事,甚至成了国民党残害进步青年学生的打手,在解放战爭期间,大批三青团员加入国民党军与解放军作战,是思想较顽固,激进的一股力量。在新中国建国前,随着国民党的失败,三青团也土崩瓦解,结束了其不光彩的使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雄风夏令营教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雄风夏令营教官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