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夏令营教官 德才夏令营教官是干嘛的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德才夏令营教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德才夏令营教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进体制要考试,然后所有提拔都是研究而不是考试?
如果不用考试,你永远进不了体制
在中国历史上,对人才的选拔任用,曾长时间的采取推举制。所谓推举制,简单的说,就是得有人举荐你,你才有可能进入“体制内”,以汉代的举孝廉为例。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察举孝廉,为岁举,即郡国每一年都要向中央推荐人才,并有人数的限定。汉武帝以后,察举一途成为入仕的正途,举孝廉亦成为一种政治待遇和权力。但鉴于各郡国人口多少不同而名额相同造成的不公平,故至东汉和帝永元之际,又改以人口为标准,人口满二十万每年举孝廉一人,满四十万每年举孝廉两人,以此推之;人口不满二十万,每两年举孝廉一人;人口不满十万,每三年举孝廉一人。
科举一开,庶民开怀
历史的车轮,来到了大隋。隋文帝建国大隋,天下一统,人才的短缺成为了大隋帝国头疼的问题。举孝廉的弊端此时已经开始制约帝国的发展,普通百姓的子孙,除非名震乡里,否则想进入“体制内”,难于上青天!而被贵族阶层和士大夫垄断的推举,因长期因循守旧,这些“耗子生崽一窝不如一窝”的所谓“人才”,已然不能满足帝国的人才需求。于是,创世纪的科举制诞生!天下的老百姓,无论贫富贵贱,通过读书学习,都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庶民为之沸腾!
给你开了大门,剩下的路要自己走
历朝历代,进入“体制内”,通过考试筛选,不是枷锁,而是希望!如果公务员不用通过考试,而是通过推举,通过门阀,通过关系,做为普通老百姓的你,觉得自己还有没有机会?!显然是没有!不仅仅是没有,现实一定会让你绝望!如果你是一个普通老百姓,通过苦学,如果你通过了考试,进入了“体制内”,剩下的路,要自己走!依然会有关系,依然会有裙带,可是至少,只要你足够优秀,一样会获得机会!
在新时代的中国,只要你足够努力,就一定会有机会!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问题愈演愈烈!不考试,你永远不会有机会!有了考试,你才有了希望!有了希望,你才能一直走下去!只要你怀揣希望,并虚心请教,努力学习,把心思放到本职工作上,为国为民努力奋斗,你一定会得到人民的褒奖!
考试虽然有偶然因素,但能按照体制内所需的人数,准确取材,相对来说,考试目前来看仍是最公平的进体制方式。
通过考试进了体制后,和体制外形成了天然屏障。体制内的提拔就可以进一步择优进行,考试已经很难再准确取材,适合考试的人不一定适合领导岗位。研究的过程其实是对平时工作的研究讨论,谁适合提拔,谁适合当领导,在工作中基本都体现了出来。体制内也有大量的人,根本不想被提拔,领导岗位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发挥出的作用明显更好,与拟提拔的人谈心谈话也是研究内容之一,所以提拔都是研究而非考试。
参照科举和举孝廉。
不通过考试进入体制,就得通过选举或者推荐。现如今都快没有直接选举了,农村的村主任也由支书兼任。推荐的话,参考两院院士,到时候会出来很多烟酒院士,而屠呦呦们争取不到所需的推荐院士。可以想象一下,若干年后,是不是被垄断了?可能有人会说,当今制度的优越性,不可否认,但是具体执行者还是人,他们政治素养未必跟得上,只有不敢腐不能腐才能在根本上保证不会腐!
至于为什么进入体制后的后续操作不通过考试呢?我认为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组织意图。举个极端例子,建国同志归化我国了,通过个人不懈努力,考取公务员,然后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各项达标,准备成为正部级干部,请问,全国人民能放心么[捂脸]。当然也有通过考试的,比如很多地方的萝卜坑遴选、竞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德才夏令营教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德才夏令营教官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